互联网医疗要想飞得更高 必须走出“圈地”怪圈
2017-03-07 14:59 河南商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移动医疗在过去的两年间呈井喷式发展,App数量多达两千余款,有不少公司陆陆续续拿到融资,有的甚至已经融到了F轮,比如挂号网。但仍有大部分公司没能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反被螃蟹伤的不胜枚举。
从入口来看,移动医疗App大致可分为四种:线上咨询、掌上医生、医药电商和医生专用入口。而从阵亡名单上不难发现,大多数公司是死在了“同质化”上,特别是线上咨询和掌上医生类App,已经成为同质化的重灾区。
打开App Store的“医疗”类别,出来的应用就能让人患上“选择恐惧症”,监测睡眠、监测心电、监测血糖、计算经期、中医咨询等等,每一类App的功能几乎大同小异。
线上咨询类App用户基本没有看病的急切需求,所以如果你的产品没有抓人眼球的特色,很难留得住用户。另外,现在真正能提供医疗解决方案的App也是屈指可数,很多应用并没有提供临床医生的入口,或者医生资源十分有限,很难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
可以说,很多移动医疗公司目前都处于跑马圈地的状态,他们希望先抢占入口,积累大量用户数,提高人气,以此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实际上,大部分公司并没有一个成熟的盈利模式,不少企业仍处于概念阶段,它们想要存活很大程度上依赖资本。
需要强调的是,创业的最终目的是赚钱,每一款移动医疗App设计出来首先就要考虑如何盈利,即要明确服务谁来买单的问题。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买单者基本上有五类人群:药企、医生、医院、保险公司、消费者。比如全球第一家上市的移动医疗公司Epocrates,虽然他们主要是为医生提供手机上的临床信息参考,但其75%的收入来自于药企,因为他们会为药企提供精准的广告和问卷调查服务;Vocera的盈利点则更为明确,他们专门为医院提供移动通讯解决方案,核心产品就是一个让医生和护士随身携带的移动设备,可以随时随地发送、接收信息,通话并设置提醒,产品已经覆盖全美300多家医院。
而我国当前大部分移动医疗产品盈利点都不清晰,很多产品是只赚吆喝不赚钱。比如“医生之家”,只是希望“执业师生、医务人员分享交流”,却不谈赚钱的问题,这种做法本身就很有问题。
如果说之前移动医疗是站在风口上热身,那现在就应该进入起飞阶段了。而要想飞得更高,相关创业项目就要走出只管圈地、不顾商业模式的怪圈,尽快回归到如何为用户创造价值的核心问题上来。否则,只能挂号和查询的移动医疗很难成气候,留不住用户,也无法撬动传统医疗的市场地位,可持续发展更是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