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的创新才是好的创新

2016-05-21 09:32 河南商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地域和文化对企业的创新方向影响其实很大,所以企业的商业模式往往需要因地制宜的去设计。就如在国内,大家都习惯了移动支付,但是在美国,移动支付却是举步维艰,可以说基本上看不到手机支付的情况。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政治,经济,还有地域文化对一个行业的影响有多大!

 

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总规模达9.31万亿元,而同期美国的移动支付市场交易额仅为87亿美元(约522亿人民币)。

是美国技术创新不发达、有消费惯性还是担心在使用过程中受骗上当?要知道美国的金融、法律和技术体系的完善程度要高于中国,但为什么在中国火爆的移动支付在美国却遇冷?

 

1.信用卡消费是主流

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2015年手机支付的交易额在传统零售消费的占比仅为0.2%。在美国的各大连锁超市,基本上看不到消费者用手机进行支付,吃饭、看电影消费者也都是刷卡,甚至在手机打车的新兴移动互联网领域,用户的手机也是直接和信用卡绑定,在交易之后并没有一个确认支付的环节,也没有借助任何第三方支付工具(虽然有部分用户通过Paypal支付)。


移动支付作为一个金融技术创新在美国市场的搁浅,一方面说明了其传统金融行业的强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互联网在美国的技术支撑角色而非市场颠覆角色。

2.美国人为什么青睐信用卡?

美国消费者对信用卡忠诚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银行对信用卡提供的可靠和“诱人”服务。美国信用卡的发行和补办都是免费的,并且很多信用卡在发行的初始期都有现金奖励政策。为了让消费者养成刷卡和分期支付的习惯,很多信用卡会在初始期(3-15个月不等)提供分期支付零利率政策。同时,信用卡消费的每笔交易都有返现或积分奖励,在美国的活期存款利率近乎为零的背景下,信用卡公司1%-5%的返现政策让消费者产生了“挣钱”的幻觉。这种幻觉式的奖励可以说导致了美国人“被金融化”和“被负债”。

 

3.移动互联“兼容”传统金融

美国消费者对自己的信用卡被盗刷的免责也许会让很多中国消费者嫉妒。比如:美国几乎不会出现因为手机丢失或手机号码被盗用而导致账户里的钱被转账的风险。

由于中国在金融技术发展的初期要落后于美国,中国的网上银行在2000年之后的产生和发展一直和手机挂钩以保证其安全,并且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同步发展。美国从1980年开始就发展网上银行,到1998年时大多数的银行都已经支持网上账户和交易了,其安全性并不需要用户的手机信息或验证码(而是通过社会保险号和家庭地址)来支撑。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网上银行直接进入App的时代,更是跳过了对手机号码的依赖。

 

4.移动支付的前景到底如何?

移动支付在未来美国是否会成为主流现在还不好说。在当下,传统零售商在推广移动支付上并没有任何激励措施。

如果使用移动支付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折扣或者免去零售商需要支付给银行的手续费的话,移动支付在美国或许可以获得更好的推广。但用户占有率已经很高的IT巨头苹果和谷歌显然没有在移动支付领域贴钱买用户的欲望,金融领域作为美国最核心的支柱产业也不是互联网巨头轻易就可以撼动的。

更重要的是,与其等待着被移动和互联网公司“撼动”,美国的金融巨头们自身都走在互联网创新的行列。大通银行在收购互联网金融的新创公司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开发自己的移动支付工具。大通银行打算在今年推出大通支付(ChasePay)。这个由美国第一大银行推出的移动支付工具也许才是可以真正改变美国人支付习惯的产品,因为作为同时是信用卡用户和商家收支账户的“管理员”,大通银行有更大的自由来调整向商家收取的交易手续费和向消费者提供的奖励。

 

当银行将自己的钱从左手放到右手的时候,通过移动支付加大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消费行为的想法也许才会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