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到底怎么了?
2016-05-12 09:10 河南商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当医疗行业还笼罩在“魏则西事件”的阴影中时,5月5日,“广州伤医事件”再次给整个中国医疗行业带来了沉痛一击。医疗行业接二连三的事故频发,让人震惊的同时,也不禁引起大众的思考:中国医疗到底怎么了?
2015年12月,河北永清县人民医院爆发医患矛盾。一患者在医院去世后,其家属强逼医生给死者下跪,并与医务人员发生冲突,造成该医院70余名医护人员上街维权。
2016年1月,一段名为“女孩怒斥医院号贩子”的视频在网上遭到疯传,视频中女孩指责医院号贩子猖獗,并质疑医院保安对号贩子不管不顾,导致自己和其他普通人排不上号。
2016年3月,山东警方破获一起价值5.7亿元的非法疫苗案件,查处的疫苗未经严格冷链存储运输便销往全国多达18个省市,此事件曝光后引起了民众的极大恐慌。
2016年五一期间,“魏则西事件”引爆朋友圈。魏则西在被确诊身患滑膜肉瘤后,通过网络搜索找到相关医院,在医生称用某项技术可保20年后,前往该院接受4次治疗,后因医治无效去世。
2016年5月5日,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陈仲伟主任医师在家中被一患者砍30多刀生命垂危,后经抢救无效,最终去世。凶手在砍伤完陈医生后,随即跳楼身亡。
2016年5月10日,重庆石柱县中医院外科主任汪永钦因对患者坚持正确的伤口处理方式而引起患者不满,遭其刀具砍伤,造成大面积刀伤、多处砍伤,目前尚未脱离生命危险。
河北永清事件、女孩怒斥号贩子事件、非法疫苗事件、魏则西事件、广州伤医事件、重庆伤医事件,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医疗行业?这一系列触目惊心的医疗事件,透过事件现象分析其本质,归根结底都是“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其背后所折射出的都是对当前我国医疗体制所引起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强烈申诉与抗议。
一、“看病难”
“看病难”是群众对就诊感到不方便、不及时、不满意的心理感受,是医疗机构所提出的医疗服务相关条件不适应患者要求的客观表现,其主要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
1.到大医院就诊难,大医院经常人满为患,导致挂号难、住院难、手术难;
2.看专家难,病人到大医院看专家门诊,往往需要排几个小时的队,甚至等上几天;
3.农民“看病难”,农村不少地方的医疗设备水平落后,医务人员业务水平普遍质量不高。
>>>>
二、“看病贵”
“看病贵”,贵在大中型医院药价贵、检查多、收费贵,主要有四种情况:部分低收入人群“看病贵”,没有医疗保障的人群“看病贵”,药价贵、检查费用高导致的“看病贵”,高技术、高精尖设备的应用价格昂贵致使“看病贵”。一人生病拖垮全家,目前,我国仍有大部分群众由于经济困难,支付不起医药费,而有病不去治、该住院而不住院、并未痊愈就仓促离开医院。
我国医疗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如医疗资源总量不足、配置不合理,财政投入不足,医疗费用过高,基层卫生服务体系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淡化,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虚高等,是造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
1.资源总量不足。截至2015年,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8.84%多,但医疗资源却仅占世界的3%左右。自2000年至今,中国政府收入年均增长率是20.39%,而我国政府的医疗预算年均增长率仅为17.49%,医疗投资没有与政府的财政收入保持同步增长,造成医疗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脱节。从需求来看,医疗服务需求高速增长,2014年,全国诊疗总量已达78亿人次,比上年增加5.9亿人次,基本上两年就能增加10亿人次。从供给来看,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4.55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量2.06人,且连续多年不变,没有随着需求增加而相应增加。
2.资源分配不均。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一直备受争议。我国医疗资源分配明显存在“重城市,轻农村,东部多,西部少,干部多,民众少,富人多,穷人少”的现状。
①:区域资源分布不均衡:我国中部及西部地区的医疗环境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中城市,郊区和农村医疗资源短缺。
②:医疗机构之间实力悬殊:少数大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优秀的医疗人才,而小医院和农村的医疗机构既缺人又缺物,往往没有能力承担基本的医疗功能。
③:社会阶层分配不公:不同社会成员医疗需求的实际被满足程度,由于社会地位、收入差距的不同而受到严重的两极分化,党政干部、富裕社会成员的医疗需求可以得到充分满足,而普通大众(多数农村人口及部分城市居民)的医疗需求则很难得到满足。
3.财政投入不足。近年来,政府对医疗事业越来越重视,对医疗事业的财政投入也逐年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带来了医疗事业的较快发展,但是仍然无法满足社会需求,造成了医疗领域资源不足,百姓的基本医疗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①:医疗财政投入比例不足:据卫计委的年度统计公布显示,2015年,我国人均医疗财政投入仅为1000元,医疗投入占GDP的1.2%,占总财政收入的4.83%,占总财政支出的比例仅为4.23%。
②:医疗财政投入比重逐年下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GDP节节攀升,但是政府对医疗事业的财政支持却非常有限,医疗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与GDP的增长比例极不协调。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医疗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在逐年下降。
③:跟发达国家相比严重落后:中国作为最大且经济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对医疗事业的财政投入已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在加拿大、日本、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国家对医疗的财政投入占到GDP的8%~18%,并且实现了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公民只需承担极少量的支付款。
二、医疗费用过高
1.“以药养医”、“以械养医”。现代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于三部分:一是政府的财政补助;二是药械的差价收入;三是医疗服务收入。一方面,由于政府对财政投入的不足,我国的财政补助少之又少,根本不够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医疗服务价格体系不合理,医疗服务定价过低,价格严重低于成本,医生高技术含量的诊疗服务得不到合理补偿。而医院为了维持正常运营和发展不得不寻求通过以药械的高利润收入来拉动医院的经济效益,弥补医疗的必然亏损和医务人员的低收入,即“以药养医”、“以械养医”。而“以药养医”和“以械养医”促使高药价、高耗材为特征的过度医疗愈演愈烈,医院受利益驱动,一方面医生大开药方,在诊断中过度用药,卖贵药、多卖药;另一方面医院大肆采购“高科技”医疗设备,大量使用高端器材,让患者过度检查。这些都促使医疗费用的急剧上涨。
2.医疗药品和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目前的药品和器械流通主要以代理商销售为主渠道,中间环节多,包括医药代表和一、二级代理商等多个环节。目前,全国有8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 46万多家药品经营企业;有1.57万家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超过24万家。这些企业都需要经营、收费、加价来维持,所以药械价格节节攀升。不仅如此,这种流通体制还滋生了腐败,各级代理商层层加码,医药代表为了获得更大的销售额,往往采取向医院医生行贿的方式进行推销。同时,药械生产企业大量生产替代药械,国家降低药械价格,企业就会马上停产这种药品或器械,再生产新药或新器械,结果还是高价药械,无形中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
3.医疗药品和器械价格虚高严重。目前我国药械生产数量多,流通环节多,由于监管不力,药械生产和流通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追求利润最大化。由于药品定价机制空间较大,一些企业违规操作,搞虚高定价,许多药械的零售价是出厂价的8~10倍,一些药械定价甚至高于成本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另外,药械流通环节多、流通秩序混乱也是药价虚高的另一原因。药械生产商、经销商、医疗机构等形成一个复杂的“供应链”,销售利润大多通过回扣、提成流向经销商、医药代表等环节,医务人员利用开单拿回扣、提成等在药械价格上层层加码,一些药械生产企业更是通过“改头换面”经过名目翻新和改换包装,谋取“新品”的高额利润。
4.大型设备配置不合理导致医院运行成本逐年增加。医院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获得竞争的优势,吸引更多的病人,大量重复购置大型诊疗设备,如CT、MRI、CR等检查设备,增加了就医成本。据统计,由于CR设备的广泛投入使用,影像科从2004年后人均费用大幅上升,普通的摄片由原来的每人次15~35元的价格上升至60~150元不等。同时,医院的等级考评制度,客观上引导了医院向大而全、高而精方面发展,如要求医院“现代化、宾馆化、智能化”等,促使医院不得不增加投入。
医疗事业是民生事业,不仅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也体现出社会的公平、正义,影响到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破解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扩大医疗资源总量,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满足民众对医疗资源的需求;降低医疗费用,抑制医疗费用过高,实现人人可享受的医疗服务,是当前政府和社会的共同任务。
一.成立医院管理集团,盘活医院优质资产
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成立医院管理集团。在医院管理集团的统一调控下,有目标、有重点地调整医疗资源布局,对现有医疗资源(包括人、财、物等资源)进行优化,实现医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逐步探索实施医院资产剥离盘活,资产使用权归医院,所有权划归医院管理集团,用盘活的资产获取收益反哺医院,促进医疗资源投入总量增加和合理配置。同时,促使公立医院回归公益属性,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进而推动我国公立医院的改革和发展。
分级诊疗和多点执业是缓解医疗资源不均、实现医疗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效方法,对于切实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能起到积极有效的推进作用。分级诊疗通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的模式,实现患者在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分流”。多点执业通过鼓励符合条件的执业医师受聘两个以上医疗机构执业的方式,实现高水平医师的人才流动。多点执业允许中心医院医生到下一级或者落后地区执业,均衡社区、基层、落后地区医疗机构医疗资源的同时,促进社区、基层、落后地区医生水平的提升,将大大缓解“看病难”问题。
三、推行“一票制”,实现产用直接对接
打破现行药品和器械生产流通混乱的现状,实行药品和器械从生产企业到医疗机构只开一次发票,减少中间流通环节,砍掉中间商利润,避免灰色利益链产生,从源头上控制药品和器械的价格,遏制药品和器械价格虚高。充分利用目前全国推行三明模式的契机,探索建立市场化机制,解决三明模式推行中遇到的质量监控、金融支持、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等瓶颈问题,尝试建立全国性的医疗健康产品线上平台与线下实体市场,对接行业内高端专业配套资源,为三明医改持续健康推进提供市场服务支撑体系。
四、缓解医保赤字,反哺医疗机构
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在医改中的优势,降低医疗健康产品价格,减少医保基金支出,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同时,将医疗机构资产盘活获取的收益和部分节约的医保资金用于提高医护人员的待遇,形成合理、健康的医护人员薪酬体系,打破“以药养医”、“以械养医”的恶性循环。
五、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减轻百姓医疗负担
建立一个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使人人都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建立医保对医疗费用增长的制约机制,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提高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提高医保补助标准。调整医保基本药物目录,扩大病种,提高补偿水平。
在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医患矛盾越来越突出,医患纠纷越来越频发,患者对医院和医生越来越不信任的今天,如何缓解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重建医患信任,让医生和患者平和相处,归根结底就是要解决掉“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医改的最终目的也是要让百姓生得起病,看得起病,有地方看病,所以我们的各项医改措施不应是此消彼长,而应是让老百姓能方便地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的同时,实实在在地降低老百姓看病的负担费用。惟有如此,医改才能真正顺应民意,才能真正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切实服务广大人民群众。